当前位置: 首页 > Bwin必赢新闻 > 正文

机械学子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多项佳绩

发布时间:2025-11-06  发布者:必赢bwin网址大全 点击阅读数: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机械学子所参与的项目在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获得二等奖项、三等奖1项。

经过激烈角逐,机械学子凭借出色表现,取得优异赛绩。汪峰等老师指导、冯定磊等学生参与的《磁吸式双协同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荣获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特等奖。王军等老师指导、陈永康等学生参与的《“光驭 极刻”——激光纳米级超高速增材智造系统》荣获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一等奖。张弛等老师指导、饶灿灿等学生参与的《经纬智检—基于AI算法的高精度钢管无损检测系统》荣获“人工智能+”专项赛二等奖。吴世林等老师指导、石志翔等学生参与的《智能双臂控制算法》荣获“人工智能+”专项赛三等奖。

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获奖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磁吸式双协同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

团队成员:冯定磊、干成洋、胡闯、肖伟、刘淼鑫

指导老师:汪峰、龚文琛、吴世林

项目简介:传统石油管道检测机器人依赖拖缆供电,存在供能有限、行进距离短、地形适应性差等痛点。本项目设计制作了一款磁吸式双协同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采用内外机分体、磁力引导驱动的技术路线,摆脱拖缆依赖。内部机器人采用V形双臂弹性结构,可自适应不同管径与弯管环境。外部机器人采用C形抱夹结构,集成磁引导模块。项目运用强磁Halbach阵列,有效增强磁场穿透能力,实现内外机器人间的稳定磁力耦合与无接触牵引。

项目名称:“光驭 极刻”——激光纳米级超高速增材智造系统

团队成员:陈永康、张庆乐、饶灿灿、陈升顺、吴新悦、尹小龙、徐芷洁、张益源、居军、叶远阳

指导老师:王军、徐智航、汪华方

项目介绍:当前,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微电子等领域对复杂微纳器件的制造效率与精度提出了极致要求,传统3D打印技术因精度及效率低下、材料单一、缺乏智能检测而难以满足需求。本项目通过转镜-振镜协同扫描与AI在线检测闭环控制技术,攻克了纳米尺度下“精度”与“效率”不可兼得的难题,实现了峰值制造速度>2mm³/h且最高精度达200nm的跨越式突破。通过MOF衍生光刻胶材料体系,成功将打印材料从聚合物拓展至金属,为微纳功能器件的直接制造提供了全新方案。

“人工智能+”专项赛获奖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经纬智检—基于AI算法的高精度钢管无损检测系统

团队成员:饶灿灿、张厚强、李亚军、叶子豪、王沁、胡堃、李佳颖、张庆乐、胡泽馗、陆佳诚

指导老师:张弛、周玉艳、孙杰

项目介绍:钢管是许多工业设备的大动脉,应用于输送、航空、汽车、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并且其在各个工程制造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成本。每年因钢管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十亿人民币。经纬智检—基于AI算法的高精度钢管无损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高准确率、全指标的检测,我们的检测准确率可达99%以上,检测精度已达0.03mm,团队申报专利30项,系统指标全面满足市场需求,系统拥有三大核心技术。第一,融合多光谱信息的钢管外壁缺陷智能检测与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第二,针对低对比度环境的钢管内壁X光图像增强与实时缺陷识别轻量化网络;第三,基于多模态时序预测的钢管全生命周期质量数字孪生与预测性维护系统。

项目名称:智能双臂控制算法

团队成员:石志翔、姜永涛、刘成羽、陈敬星

指导老师:吴世林、龚文琛、杨军

项目介绍:具身智能模型在端侧部署时面临的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问题,本项目设计了一套端侧可部署的算法--智灵双臂控制算法。该算法采用“客户端-服务器”分离架构,上层为基于ROS2的实时控制层,集成多目视觉与机械臂控制节点;下层为智能决策层,部署SEM模型的推理模块;两层通过HTTP通信实现高效协同。该算法成功实现了VLA模型的高效端侧部署,通过多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性与鲁棒性。本项目算法在多个实物机器人上进行了端侧部署和测评,包括工创中心自制的仿人双臂机器人。